成熟期云计算面临五大演变 二维码
当前,全球公有云市场增速放缓,云计算行业发展进入成熟期,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热潮引爆智能算力需求,催生模型即服务(MaaS)的全新商业模式,推动云计算服务模式向算力服务模式演进,有望开启云计算产业发展新周期,这期间我们要重点关注其内涵、客群、区域、技术以及质量五个方面的演变。 内涵演变 没有AI就没有云的未来 云智一体成为行业发展共识 随着企业步入深度用云阶段,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与云计算技术充分融合来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优化客户体验、推动业务增长,成为未来关注的焦点,大量云上互联网应用都在进行AI化的重构与升级,IDC的调研数据显示,2025年将有超70%的企业使用基于云的人工智能服务。放眼全球领先的云计算巨头,在架构体系方面,AI和云由早期的独立技术体系向后期的统一技术体系转变,组织架构也向云和智能一体化发展的方向调整优化,微软云、百度云、阿里云等品牌先后升级为微软智能云、百度智能云以及阿里云智能科技;在产品融合方面,加速研发云上AI大模型产品,以云计算甚至MaaS服务模式满足用户算力、算法需求,与此同时,还将推动内部各条线应用的大模型升级。 客群演变 互联网客户上云需求趋于稳定 政企客户上云成为行业增长主要动力 经过数十年发展,未来驱动云计算市场增长的客群将由互联网客户向传统行业客户转变,从美国市场来看,传统行业已成为云计算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非科技企业的云服务贡献增长更快;从国内市场来看,互联网行业用户渗透率已超过70%,业务运营模式基本成熟,流量增长基本见顶,云计算方面的开支也走向稳定。而传统行业,在数字化转型浪潮的驱动下加速上云,上云深度呈现“阶梯状”分布,第一梯队的政务、金融等行业基本完成首批上云,目前主要关注业务应用的云化改造,第二、三梯队行业的上云空间广阔,但在上云路径与诉求等方面与互联网客户存在较大的差异,比如,上云路径上,政企客户往往倾向于采用混合云技术路线。 区域演变 热门区域转向相对欠发达地区地区间的数字鸿沟在缩小 从全球来看,Gartner的分析数据显示,公有云市场的热点区域从欧美向亚太转移,2021—2023年亚太地区复合增速为23.8%,高于美洲(21.3%)、欧洲(14.5%)以及中东非(21.9%)地区,2022年亚太地区公有云市场占比提升至20.4%,仅次于美洲地区;同时,对比欧盟、美国企业70%~85%的上云率,亚太企业的上云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在东南亚各国数字经济政策的推动下,以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为代表的东南亚地区增速领跑全球,头部云商持续聚焦东南亚地区,加大资源投入,可用区数量不断增长,东南亚将成为全球云计算市场竞争的下一个主战场。从国内来看,我国云计算市场已形成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大热点区域,这一特征和经济区域分布高度重合,随着“东数西算”工程的全面启动,中西部枢纽节点正在加大云计算领域的投入,云计算产业加速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渗透,区域间的“数字鸿沟”将进一步缩小。 技术演变 云原生、低代码等技术得到普遍应用 助力企业深度用云 云原生、低代码等技术成为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和深度用云的变革性技术,支撑企业实现从以资源为中心到以应用为中心的关键跨越。云原生技术是支撑企业云上应用创新的关键要素,也是完成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最短路径。在云技术和服务发展过程中,企业深度使用云原生技术与架构,根据Forrester的分析预测,全球40%的企业会采用云原生优先战略,国内金融、通信、制造、能源等传统行业正加大对云原生技术的投入,渗透率有大幅提升的空间。低代码技术的开发应用越发成熟,低代码应用平台、集成平台与技术也已处于发展成熟期,aPaaS平台发展迅速,生产力大幅提升,根据Gartner的预测,2023年全球低代码开发技术市场规模达到269亿美元,同比增长19.6%,预计到2025年,全球企业开发的新应用程序中,70%使用低代码或无代码技术,从国内市场来看,低代码技术应用也处于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利好期。 质量演变 头部云商由规模之争转向利润之争 逐步跨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美国云巨头率先实现云计算业务的盈利,而中国云服务商竞争激烈,暂时处于普遍亏损的状态,随着“被集成”战略的坚定执行,国内云计算产业也将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美国AWS、Azure、GCP三朵云目前占据全球66%的云市场份额,营业利润合计超3700亿元,在全球经济下行的背景下,AWS和Azure仍然保持着高增长、高利润的发展态势,AWS主要通过规模化和研发创新摊薄硬件成本,通常只提供标准化服务;Azure主要通过应用软件优势提供高附加值的软件产品,将微软客户转化为微软智能云客户。不同于海外市场,中资云商面对的是传统行业市场更为分散、更为个性化的需求,经营成本居高不下,而率先走过规模化扩张的互联网云服务商正在主动进行战略收缩,逐渐淡出亿元级集成总包大战,从追求规模向强调技术和服务回归,通过构建产品创新、大模型应用等差异化竞争壁垒,提升盈利水平。
文章分类:
行业资讯
|